石油上游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持续健康地发展,正确的发展战略是关键。战略学是研究战场与战场,阶段与阶段的科学。不谋全局、混淆阶段就会顾此失彼、贻误战机;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目前看来,“十四五”,乃至“十五五”,至少要分四个层次进行规划:
提高采收率,提高储量动用率,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全国现有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基数,原油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2亿吨原油年产量水平可以再多维持两年。探明未动用储量若动用一半,石油可供新建产能2000万吨左右;天然气可供新建产能250亿方。提高采收率、储量动用率符合“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基本国策,是石油上游业实现高效益、高质量发展最现实的抓手。
举全国之力,加快近海油气区发展。我国近海油气区包括渤海,黄海与东海西部,南海北部。具有“三低一浅”的特点,“三低”,即工作程度低,我国近海工作程度最高的渤海和珠江口盆地,其探井密度也只有渤海湾盆地陆域的1/10和1/70;储量探明率低,低于30%,处在勘探早期以构造油气藏为主要工作对象阶段;油气采出程度低,渤海石油采出程度小于10%,仅相当渤海湾盆地陆域的一半。“一浅”,即指绝大部分油气资源分布在水深小于300米的区域内。
当前,世界石油业发展趋势是“走向深海”。但是,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石油地质条件的不同,我们不能“东施效颦”,急忙将深海作为主攻方向。我国近海油气区“三低一浅”的特点,正是我们的优势,可以成为近期高速度、高效益“增储上产”的重点战场。应该通过矿权管理制度改革,引入更多的投资者和作业者,加快这里的开发步伐。
机制体制创新,重新认识评价松辽盆地。在全国所有面积大于10万平方千米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中,当前唯有对松辽盆地的油气前景认识存在明显的分歧。笔者曾撰文指出:“大庆油区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油气资源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本事找到并采出来,而且是经济地采出来的问题”。
本世纪初,松辽盆地里有44家不同体制的石油公司从事“低品位”油气资源开发,年产油量曾达到230万吨。当时,油价并不高,仍有利可图,就是有力的佐证。近期,河套盆地通过矿权内部流转,华北油田公司成为该区作业者后,在这勘探多年的地方,很快找到了有一定储量规模的吉兰泰油田。这个例子进一步证明善于选择不同特长的队伍打不同领域的仗,充分发挥队伍优势的重要性。
重新认识评价松辽盆地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不仅直接关系着全国油气产量能否稳产上产;而且关系到对全国油气资源前景能否有一个符合实际的认识。
锲而不舍,探索新区、新领域。积极探索新区、新领城,事关工作的前瞻性,事关石油上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早动手,锲而不舍地进行探索。西藏、滇黔桂湘和南海中南部都是有含油气前景的新区;页岩油气、煤层气、地热(含干热岩)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都是正在进行工作的新领域。在石油上游业发展规划中,它们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谁在哪个时期担当“主角”,取决于工作进展程度,而不取决于拥趸者嗓门的大小。
页岩油气在我国是受热捧的矿种,近期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从多次规划的产量指标屡屡落空的原因来看,它们要担当油气发展的“主角”,至少还要创造下列条件:实现有经济效益的规模开采;核心技术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设备国产化;后备储量足以弥补产能剧烈递减,实现生产能力的有效接替和提升;少水化或无水化增产措施得到推广;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可控。
加大前期投入,走出产量“低谷”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的基本工作方法,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的法宝。我国石油工业能够不断攻坚克难迅速崛起,也离不开这个法宝。
在新中国70年的油气开发历史上,石油产量出现过两次“低谷”:
第一次“低谷”,谷底是1981年,年产油1.0121亿吨,较1979年的1.0614亿吨峰值下降了近500万吨。有专家认为,产量只有降低到8700万吨,才能稳得住。然而通过“一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产量不仅止跌回升,而且突破了2亿吨大关!在这次波折中,胜利油田产油量由1978年的1945万吨下降至1611万吨,减少了300多万吨。以油田总地质师为首的一些专家认为,油田勘探己进入“无整拾零”阶段,原油产量只有降到1100万吨才能稳住。同样通过落实原油产量包干政策,调整了油田领导班子和总地质师,汇聚了群众的智慧,原油产量逐步回升,1993年更达到3355万吨的高峰,之后一直在2400—2700万吨高位运行。“基层群众思想最解放,认识最符合实际!”这是人们在这一次曲折中形成的共识。
美国石油业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著名专家断言,美国石油资源很快就要枯竭。然而实践结果恰恰相反。美国九十岁高龄的石油地质家普拉特(W.E.Pratt)在《找油的哲学》一文中回顾了这些故事,认为这些专家被已有的知识束缚了头脑,进而感叹“人们的精神状态可成为探索石油的难以克服的阻力”。
第二次“低谷”,谷底是2018年,年产油量1.89亿吨,较2015年2.15亿吨的峰值下降了2600万吨。
前后两次“低谷”相距近40年,但是形成低谷的原因却有诸多相似之处。引起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都不是“资源枯竭了”,而是因前期投入不足,“增储上产”步子跟不上所致。因此,走出第一个“低谷”的经验,对走出第二个“低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定战略,编规划,做决策,一定要到生产一线、科研一线深入调查研究,汇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因为这才是事物的活水源头。
(作者系中石油咨询中心咨询专家)
| “十四五”规划最新要闻 >
“十四五”目标为什么这么定?习近平亲自作说明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领导小...
李克强:让“十四五”规划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
习近平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指示精神汇总(讲话日期及内...
林毅夫在中南海座谈会上“十四五”规划提的建议有哪些?
专家观点:林毅夫---“十四五”迈向高收入国家
专家观点:王战--当前形势与“十四五”规划
青海省、省长信长星出席“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蓝迪国际智库专家...
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十四五”规划专家座谈会
习近平: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专家学者座谈会
蚌埠市“十四五”节约用水专项规划编制中标结果公示
深圳市人民防空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咨询服务项目
绍兴市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项目合作单位重新征集公告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自然资源和规划...
编制贵阳市“十四五”市场监管专项规划(二次招标)成交公告
贵州公安“十四五”规划编制服务采购项目单一来源(成交)公告
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武夷山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专项规划...
重庆市沙坪坝区发展改革委员会采购沙坪坝区“十四五”重大项目策...
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项目(0809-20...
十四五规划,读这一篇就够了!
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十四五”规划编制系列丛书出版
官宣:“十四五”规划编制网上征求意见提交方法与入口